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州 海西蒙古族自治州 海西自治州 Haixi national municipality of Mongol and Tibetan 海西 Haixi Mongolian and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海西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历史沿革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划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理环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口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治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经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社会事业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通运输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风景名胜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历史文化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辖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全州总面积30.07万平方千米,下辖3个县级市,3个县,1个行政区;2017年常住人口51.52万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衢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境内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联网线路贯穿全境,格尔木-拉萨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26.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46亿元,增...

详情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名网_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资料简介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介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辖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全州总面积30.07万平方千米,下辖3个县级市,3个县,1个行政区;2017年常住人口51.52万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衢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境内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联网线路贯穿全境,格尔木-拉萨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26.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46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完成349.6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147.07亿元,增长10.1%。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海西历史悠久。古为 西羌地, 两汉时辖境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 若羌国”。 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 王莽置 西海郡,辖境东部属之。王莽末郡废,复为羌地。

东晋后期,辖境西部为 吐谷浑属地,东部为 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吐谷浑首领 拾寅在位时(约452年),曾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修建城廓,至吐谷浑 伏连筹即位期间(491-529年)曾建都于辖境境内,后移置 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洽古城)。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置四郡,辖境东部属西海郡,西部属鄯善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

唐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成为唐属国。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王国灭吐谷浑据有其地,辖境州曾隶吐蕃腊城节度使。

宋代,辖境西部为撒里畏兀尔(即黄头回纥)地,东部为吐蕃地方政权——角厮啰势力范围。

元代,辖境州西北地区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为 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 元顺帝时,设曲先答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守今柴达木西部地区。

明初,辖境为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左右,东蒙古诸部开始进入青海,攻破塞外四卫,至此,成为东蒙古诸部统治地区。崇祯十年(1637年),居住在今新疆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和硕特部,在其首领顾实汗的率领下进入青海,统辖辖境地区。

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庭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辖境州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班禅商上喇嘛移住巴彦托辉、岳霍洛依(即今都兰县香日德一带),为班禅香家旗。咸丰八年(1858年),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入今天峻县境内驻牧,当地的蒙古北前旗北迁祁连。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藏族沟里、日安两个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落居。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青海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辖境地区属之。次年增设蒙番宣慰使,管理蒙藏事务。民国四年(1915年),改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民国六年(1917年),归都兰理事辖,上隶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辖境州全境,上隶青海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今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都兰县属其管辖。此间,从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年(1935-1941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辖境州境内落居。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境州全境,直隶青海省。

1952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

1954年1月25日,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驻察汗乌苏)。

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风景 (9张) 。

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

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同年3月驻地迁至大柴旦。

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

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

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

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群众自愿要求,并经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

1985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9日,设立德令哈市(县级),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

2018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设立县级茫崖市。

截至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 德令哈、 格尔木、 茫崖3个县级市, 都兰县、 乌兰县、 天峻县3个县和 大柴旦行政区,共有8个街道、21个镇、14个乡,295个村(牧)委会、73个居委会。 州人民政府驻地德令哈市乌兰东路16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北临甘肃,西接新疆,东与青海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相连,南与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90°07′-99°46′,北纬35°01′-39°19′。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面积30.07万平方公里,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的85.28%。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域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着的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盆地海拔2675-3200米,四周高山海拔3500-4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盆地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5个地貌类型,呈环带状分布,可划为3个大地貌区、7个中地貌区,23个小地貌区。从成因上分主要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夷平面、喀斯特地貌、重力地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可分为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和盆地四周山地高寒区。两个气候区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由于深居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西南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盆地区海拔一般在2700-3200米之间,在青海省内仍算为地势较低地区,所以在省内气温较高。盆地四周山地寒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降水日数少、降水量小是海西州降水的主要特点。全州年平均风速因受地势影响而不同,盆地一般都在3-4米/秒,山地年平均风速4米/秒以上。海西州海拔在2675至6860米之间,气压、空气密度、含氧量和水沸点温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大小河流160余条,流域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河流有40余条。多年平均径流量超过一亿立方米的河流有那棱格勒河、布哈河、柴达木河、疏勒河 、格尔木河、鱼卡河、呼伦河、乌图美仁河、党河、沱沱河、哈勒腾河、巴音河、木里河、 诺木洪河、塔塔棱河、察汗乌苏河等16条,流域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 有湖泊9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面积5856平方公里。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42个,总面积1967.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湖泊巧个,面积476.9平方公里;咸水湖6个,面积322.3平方公里;盐湖21个,面积1168.5平方公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淡水资源决量为73.1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9.237亿立方米,地下水43.905亿 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利用量40.024亿立方米)。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每年 8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山区向柴达木盆地中心逐渐递减 。地表水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构成。全州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常年有不泊40余条;淡水 湖泊21个;冰川1854.88平方公里,年融消水量9.1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9亿立 方米,一般埋深在70-4米之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人口稀少,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此外,以祁连山和昆仑山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雪鸡等。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野生植物173种。主要药用植物有麻黄、锁阳、芦苇、枸杞、大黄、狼毒、龙胆等27种。主要用材植物有云杉、圆柏、胡杨、怪柳、白刺等8种。主要牧草植物有早熟禾、扁蓿、柄茅、沙拐枣、野葱、甘草、芨芨草、珠芽蓼等45种。主要固沙植物有白刺、怪柳、枸杞、罗布麻、麻黄、沙棘、胡杨等18种。主要食用植物有锁阳、野葱、蕨麻、阔叶独行菜、灰条等11种。主要纤维植物有罗布麻、马兰、狼毒、芨芨草等10种。主要酿造植物有白刺、枸杞、沙棘3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中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51.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按城乡分,城镇人口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比上年末提高1.5%;乡村人口14.42万人,占比28%,下降2%。户籍人口40.57万人,增长0.3%。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8万人,增长0.1%;乡村人口12.57万人,增长0.8%。男性人口20.59万人,增长0.04%;女性人口19.98万人,增长0.7%。汉族人口27.28万人,下降0.3%;少数民族人口13.28万人,增长1.7%,其中蒙古族2.72万人,增长0.3%;藏族5.32万人,增长1.2%。户籍人口出生率13.32‰,上升0.49‰;死亡率6.85‰,上升1.23‰;人口自然增长率6.47‰,下降0.74‰。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移民型、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蒙古、藏、汉、回、土、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为蒙古族、藏族。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26.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9.46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完成349.6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147.07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8%和29.1%,拉动经济增长0.7、6和2.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8:67.1:27.1转变为5.6:66.4:28。人均生产总值达102391元,增长8.9%。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1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45亿元,增长20.4%;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62亿元,增长35.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12亿元,增长11.1%。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5.83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53亿元,增长2.4%;公共安全支出6.81亿元,增长28.5%;教育支出14.75亿元,增长17.1%;科学技术支出0.55亿元,增长4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亿元,下降14.5%;医疗卫生支出10.45亿元,增长34.9%;节能环保支出5.22亿元,下降24.7%;城乡社区支出15.25亿元,增长18.6%。全年全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比上年增长2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2%,比上年降低0.04%。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700.17亿元,同比增长25%,比上年提高14.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33.24亿元,占比4.7%,增长40.3%;第二产业488.73亿元,占比69.8%,增长13.9%;第三产业178.2亿元,占比25.5%,增长66.3%。从投资类型看,国有投资207.67亿元,增长45.1%;民间投资244.83亿元,下降1.1%;港澳台及外商4.25亿元,下降43.3%。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72.25亿元,增长12.5%,其中一般性工业投资完成310.84亿元,增长12.1%。完成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16.44亿元,增长77.6%。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50个,比上年增加364个。其中,续建项目658个,增加165个;新开工项目1092个,增加199个。亿元以上项目入库253个,比上年增加39个,完成投资547.9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8.3%。

全年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81元,同比增长9.5%。全州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7元,同比增长4.9%。全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33元,同比增长9.1%。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91元,同比增长4%。全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7元,同比增长9.3%。全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53元,同比增长5.7%。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7%,其中:种植业16.03亿元,增长15.6%;林业1.29亿元,下降7.8%;牧业12.09亿元,增长6.5%;渔业0.05亿元,下降48.7%;服务业0.45亿元,增长3.1%。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作物种植面积82.7万亩,同比增长2.9%,其中,小麦8.89万亩,下降10.3%;青稞8.81万亩,下降5.8%;豆类0.17万亩,下降39.5%;马铃薯1.68万亩,下降18.9%;藜麦3.28万亩,增长100.1%;油菜籽4.53万亩,下降8%;蔬菜瓜果3.23万亩,增长2.8%;枸杞48.45万亩,增长5.5%;其他3.64万亩,增长25.3%。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草食畜存栏272.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02万头(只),其中牛15.81万头,比上年增加0.83万头;羊251.24万只,比上年增加7.53万只。全年育活仔畜129.27万头(只),比上年多育活6.38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93.5%,比上年提高0.03%。草食畜出栏128.98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38万头(只),出栏率为48.99%,比上年提高1.03%。年末草食畜能繁母畜165.3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13万头(只),母畜比例60.72%,比上年提高0.25%。年末全州猪存栏6.44万头,比上年增加0.43万头。猪出栏9.33万头,出栏率为155.24%。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为93.4,较上年回落1.21%,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85.63,较上年回落5.8%;畜牧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9.2,较上年上涨9.61%。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其中,州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4%;中央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4.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9%。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0.4%;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下降46.8%。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3.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5.4%,特色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9%,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1.5%,黑色、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下降10.6%。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1.08%,比上年降低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18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59.78亿元,增长13.7%;实现税金总额74.76亿元,增长26.6%。全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116.75,比上年提高16.75%。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6%。全州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家,其中二级14家,三级8家。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同比增长9.4%。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3.2亿元,增长9.5%;乡村完成零售额为5.1亿元,增长8.3%。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53.3亿元,增长5.7%;零售业完成39.5亿元,增长10.9%;住宿业完成2.6亿元,增长8.8%;餐饮业完成2.9亿元,增长7.9%。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375.2万人次,同比增长24.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374.6万人次,增长24.4%;境外入境人数0.56万人次,增长51.9%。旅游总收入85.9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5.6亿元,增长47.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3.3万美元,增长172.8%。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进出口总额实现673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出口实现5315万美元,增长80.37%,进口实现1418.7万美元,增长53.15%。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邮电业务总量6.74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邮政业务量0.82亿元,增长18.2%;电信业务量5.92亿元,下降10.3%。全年函件业务245.07万件,增长410.6%,包裹业务6.68万件,增长122.7%,全年快递业务量118.83万件,增长15.4%,快递业务收入3226.93万元,增长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28万户,增长17.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0.67万户,增长8.8%。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67万户,增长37.2%。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0.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204.59亿元,增长4.5%;非金融企业存款147.93亿元,下降0.3%;广义政府存款188.05亿元,增长7.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89.2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住户贷款35.12亿元,增长14.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54.16亿元,增长12.6%。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财产保险3.8亿元,增长14.1%;人寿保险3.43亿元,增长25.3%。年内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1亿元,同比增长39.5%。其中,财产保险1.69亿元,增长29.2%;人寿保险0.82亿元,增长20.2%。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实施科技项目7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0项,州级47项。财政安排科技经费7025万元,其中,国家345万元,省级5680万元,州级1000万元。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中小学校(不包括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81所,在校学生60105人。其中,普通中学46所,毕业生7812人,年内招生8048人,在校生24122人;小学35所,毕业生5701人,年内招生6338人,在校生3598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毕业生1131人,年内招生2260人,在校生4811人。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15575人。全州教职工人数6165人,专职教师5317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27%。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民族博物馆3座,文物保护机构4个,电影译制站1个,影剧院21个。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62%,广播人口覆盖率98.76%,分别比上年提高0.01和0.24%。全年公开发行报刊6种,其中报纸3种,刊物3种。累计发行报纸383.79万份,发行刊物2.6万册。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31所。其中,医院2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乡镇卫生院34所,其他卫生机构459所。病床数3099张。全部卫生工作人员403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19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65人,注册护士1164人。全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有效处置率均为100%。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拥有体育机构11个。全州有等级的运动员57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国家级健将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6人,二级运动员40人。

2017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756套,开工率114%。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4923套,基本建成率125%,入住4532套,入住率112%。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已竣工1300户,竣工率为100%。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养老福利机构敬老院11个,福利中心5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4个,老年养护楼1座,儿童福利院1个。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1176个,参加养老保险职工90160人,比上年增加6375人;离退休人员29775人,比上年增加1439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39658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86514人,其中农民工26736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63479人,同比增加2379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37035人,同比增加14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5210人,参保率99%。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253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6683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内有两座民航机场,分别是 德令哈机场和 格尔木机场,有航班往返成都、 西宁、拉萨、北京等地。茶德高速公路、 柳格高速公路、德小高速公路在州境内交汇,交通便利。 青藏铁路过境,设有 德令哈站、 格尔木站等火车站。青藏、青新、敦格等国道干线公路在州内构成环形公路交通网;青藏铁路横贯州境536公里;格尔木机场开辟有格尔木至西宁-西安-济南-青岛航线。

截至2017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16739千米。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2645.59万吨,同比增长20.4%,周转量69.12亿吨千米,增长34.4%。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37.31万人,增长1.4%,周转量3.44亿人千米,增长2.2%。全年铁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发送量)2503万吨,同比增长8.4%。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发送量)180.5万人,同比增长8.8%。航空运输起降3457架次,旅客吞吐量(运输量)29.2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运输量)1098吨。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其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盐湖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入湖,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

无极龙凤宫

无极龙凤宫(西王母庙)位于青藏公路109国道旁,可乘车沿109国道直接到达,距格尔木区110公里。景区内有姜子牙及其坐骑四不象的雕像和其他道教尊神的雕像、无极龙凤宫殿等组成,无极龙凤宫(西王母庙)是供奉三圣母的昆仑山道观,既西王母、九天玄女、金圣老母,另外殿中还供奉着释迦牟尼、十世班禅大师像和鸿均师祖像。

吐蕃墓葬群

吐蕃墓葬群是唐代吐蕃墓葬群,在距都兰县城察汗乌苏镇10公里处的热水附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群分布在一公里长的范围内,共有古墓二百余座,据考证是中晚唐时期的吐蕃大型墓群。各个墓葬均有数量不等的牛、羊、马、狗、鹿等陪葬动物骨骼,还有大量的其它随葬品,如木勺、陶罐、木碟、皮毛等。

二郎洞

二郎洞位于天峻县城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约23公里,藏语名“关角直合孔”。相传格萨尔王与霍尔打仗时,格萨尔的大将(格萨尔的侄子)吾叶德合战死,格萨尔悲痛之下拔剑砍下北侧一个山头(即无顶山的山头),又用剑戳成山洞,在大洞内为其侄念(甘珠尔)经文108部,历时9年零9天。终超度成仙。又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同二郎神杨戬大战于此,山洞为二郎神藏身之处,由此而得名。二郎洞在形似圆锥体的独立小山内,其山下底周长为400米,高约25米,洞口朝西,洞口两侧原有长1.5米、宽0.8米、高0.8米的108块长方形青石,砌成长10米、宽6米、高4米,周长为32米的长方形围墙,围墙正中留有通往洞内之正门,正门两侧分别设有相对称的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