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山西 山西省行政区划 晋 山西省 Shanxi Shanxi Province 山西历史沿革 山西行政区划 山西地理环境 山西自然资源 山西人口 山西政治 山西经济 山西交通运输 山西社会事业 山西历史文化 山西地方特产 山西风味小吃 山西风景名胜 山西著名人物 山西城市荣誉 山西对外交流 14省份公布前三季度GDP 山西,需要更多高铁


山西,简称“ 晋”,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山西界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东与 河北为邻,西与 陕西相望,南与 河南接壤,北与 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 黄河、 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81个县、25个市辖区 ,常住人口3718.3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详情

山西省地名网_山西省资料简介


山西省介绍

山西,简称“ 晋”,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山西界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东与 河北为邻,西与 陕西相望,南与 河南接壤,北与 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 黄河、 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省辖市、11个县级市、81个县、25个市辖区 ,常住人口3718.3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28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850美元。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河东、太原、上党、雁门、代、云中6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

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吕梁离石区)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4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太原、定襄、马邑、雁门、娄烦、西河、离石、上党、长平、临汾、龙泉、文城、河东、正平14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代,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省会 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 大同、 朔州、 忻州、 阳泉、 吕梁、 晋中、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全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辖区面积最大的是吕梁 兴县、忻州 原平市、朔州 平鲁区,最小的是临汾 曲沃县、临汾 侯马市、阳泉 矿区。共辖1398个镇、乡、街道(564个镇、632个乡、202个街道),建制村28079个。

太原市 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 小店区、 迎泽区、 杏花岭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清徐县、 阳曲县、 娄烦县、 古交市。
大同市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境内建筑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是国内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九龙壁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辖4区6县: 新荣区、 平城区、 云冈区、 云州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广灵县、 灵丘县、 浑源县、 左云县。
朔州市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3县1市: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 应县、 右玉县、 怀仁市。
忻州市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内五台山是5A级景区,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 忻府区、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原平市。
阳泉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冠山书院、女作家石评梅故居、中山国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辖3区2县: 城区、 矿区、 郊区、 平定县、 盂县。
吕梁市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革命英雄刘胡兰。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 离石区、 文水县、 交城县、 兴县、 临县、 柳林县、 石楼县、 岚县、 方山县、 中阳县、 交口县、 孝义市、 汾阳市。
晋中市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1区9县1市: 榆次区、 榆社县、 左权县、 和顺县、 昔阳县、 寿阳县、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介休市。
长治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被誉为“中国神话的故乡”。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辖4区8县: 潞州区、 上党区、 屯留区、 潞城区、 襄垣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晋城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现存宋、金时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 城区、 沁水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泽州县、 高平市。
临汾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600年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的30%。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 尧都区、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县、 乡宁县、 大宁县、 隰县、 永和县、 蒲县、 汾西县、 侯马市、 霍州市。
运城市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 关公故里,境内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 盐湖区、 临猗县、 万荣县、 闻喜县、 稷山县、 新绛县、 绛县、 垣曲县、 夏县、 平陆县、 芮城县、 永济市、 河津市。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 黄河中游东岸, 华北平原西面的 黄土高原上。东以 太行山为界,与 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 陕西、 河南相望;北以 外长城为界与 内蒙古毗连。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 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 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 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 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头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句注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脉及其所属的历山、析城山等 ,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雁北、忻州、太原、吕梁、阳泉、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九大“多”字形断陷盆地 。全省主体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形。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 黄河 水系,向东流的属 海河 水系。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 汾河、 沁河、 涑水河、 三川河、 昕水河、 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 桑干河、 滹沱河、 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千米。

山西省是 黄河与 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 汾河、 沁河,海河流域的 桑干河、 漳河、 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

山西省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 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 夏绿阔叶林或 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 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 柠条、 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 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 连香树、 翅果油树、 水曲柳、 核桃楸、 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 党参、 黄芪、 甘草、 连翘等。2015年末全省森林面积28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0%。

山西省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 褐马鸡、 金雕、 朱鹮、 白鹳、 黑鹳、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丹顶鹤、 大鸨、 胡兀鹫、 遗鸥、 虎、 金钱豹、 梅花鹿、 原麝、 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 苍鹭、 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 煤层气、 铝土矿、 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 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15.27亿吨(矿石量),居中国第一,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2.44%; 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9.3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 铜矿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229.94万吨(金属量); 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426.3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煤、铝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但是重要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71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71.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41%,比上年末提高1.0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0.85%,比上年末提高0.79%。出生人口35.73万人,人口出生率9.63‰;死亡人口19.74万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长率4.31‰。

山西省人口以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 满族、 蒙古族、 彝族、 苗族、 土家族等53个。

2018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18.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89.2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2.2%;第三产业增加值8988.3亿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328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850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增长5.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2.3%,民间投资下降3.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2.2%。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3.4%,其他投资增长2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8%。工业投资中,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0.9%;制造业投资增长14.5%;煤炭工业投资增长6.3%,非煤产业投资增长7.9%。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956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32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0.2%。

财税收支

2018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2.6亿元,增长22.8%。税收收入完成1645.6亿元,增长17.8%,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1383.4亿元,增长16.5%。

2018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5.4亿元,增长14.1%。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3423.8亿元,增长11.9%。

人民生活

2018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35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90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72元,增长8.9%。按全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8元,增长7.2%;农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元,增长13.2%。

种植业

2018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5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37.1千公顷,减少43.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1.9千公顷,减少2.2千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4.7千公顷,增加7.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9千公顷,增加7.1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47.7千公顷,减少59.2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60.3千公顷,减少0.3千公顷。果园面积363.3千公顷,增加3.7千公顷。粮食产量1380.4万吨,增加25.3万吨,增产1.9%。其中,夏粮229.9万吨,减产1.7%;秋粮1150.5万吨,增产2.6%。

林业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40.1千公顷,增长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5%。

畜牧业

2018年,山西省猪牛羊肉总产量77.1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下降0.3%;牛肉产量6.5万吨,增长10.0%;羊肉产量8.1万吨,下降5.0%。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102.6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存栏549.5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

渔业

2018年,山西省水产品产量4.8万吨,下降9.9%。

工业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0.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8%。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8.6%,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5.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1.2%,新材料产业增长11.4%。发电装机容量8757.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627.7万千瓦,增长4.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43.2万千瓦,增长19.7%;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64.1万千瓦,增长46.4%;水电装机容量222.8万千瓦,下降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52.1亿元,增长11.4%。其中,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4.4亿元,增长11.2%;材料与化学工业4722.5亿元,增长13.8%;消费品工业900.4亿元,下降2.4%;装备制造业2297.3亿元,增长11.6%;其他工业107.5亿元,增长6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657.3亿元,增长24.3%;实现利润1355.9亿元,增长34.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9.18元,减少0.99元。

建筑业

2018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1152.8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71.5亿元,增长14.2%,共签订合同额9049亿元,增长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651.8万平方米,增长5.0%,竣工面积3692.5万平方米,增长3.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2923家,增加114家,其中,特级企业12家,增加4家,一级企业185家,增加17家。

国内贸易

2018年,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8.5亿元,增长8.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56.7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1.8亿元,增长8.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660.3亿元,增长8.2%;餐饮收入额678.2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96.4亿元,增长3.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网上零售额47.1亿元,增长27.6%,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2.1%。年末,山西省实有市场主体235.4万户,增长12.6%。2018年,山西省新登记市场主体43.4万户,增长11.9%。

对外经济

2018年,山西省进出口总额1369.9亿元,增长17.8%。其中,进口额559.5亿元,增长18.4%;出口额810.4亿元,增长17.4%。全年出口煤炭0.9万吨,下降70.2%;出口焦炭10万吨,下降51.2%;出口镁及其制品4.1万吨,下降4.5%;出口钢材129.8万吨,下降2.6%,其中不锈钢86.5万吨,下降9.9%。出口机电产品584.8亿元,增长24.8%;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99.3亿元,增长24.6%。全年进口铁矿砂881万吨,增长74.7%,进口金额37.7亿元,增长84.7%;进口机电产品314.3亿元,增长11.2%。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7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6亿美元,增长39.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2亿美元,下降2.8%,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增长97.0%。

房地产业

2018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6亿元,增长18.0%。其中,住宅投资1033.8亿元,增长22.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3.2亿元,增长3.6%。

邮电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亿元,增长29.9%;电信业务总量1370.1亿元,增长133.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61.5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947.2万户。全省宽带接入用户991万户,增长12.0%。

旅游业

2018年,山西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1.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亿人次,分别增长6.5%和25.5%;旅游外汇收入3.8亿美元,增长8.0%;国内旅游收入6699.5亿元,增长25.5%;旅游总收入6728.7亿元,增长25.5%。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340亿元,比年初增加2489.3亿元,比年初增长7.6%。各项贷款余额25256.4亿元,比年初增加2668亿元,增长11.9%。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7677.8亿元,比年初增加608.7亿元,比年初增长8.6%;人民币贷款余额476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1.6亿元,增长15.6%。共有上市公司38家。全省辖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6159.8亿元,增长9.5%。其中股票成交额14003.5亿元,下降24.6%;基金成交额1439.8亿元,增长39.5%;债券成交额30925.9亿元,增长47.7%。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251.2万户,增长7.2%。

保险业

2018年,山西省保费收入824.9亿元,增长0.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87.2亿元,减少9.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08.3亿元,增长35.6%;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6.5亿元,增长18.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12.9亿元,增长9.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7.4亿元,增长2.4%。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公路线路里程14.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604.8千米。民用航空航线227条。

公路

山西省公路密度87千米/百平方千米,“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96.3%的国道、85.5%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实现农村交通“两通一硬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盖”;13%的乡镇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车分别完成客运量13.2亿人次和10.7亿人次。太原市被列为首批国家“ 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2013年,太原、大同两市分别被确定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铁路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重要干线交汇处。山西省主要客运火车站: 太原站、 太原南站、 大同站、 朔州站、 忻州站、 原平站、 阳泉站、 阳泉北站、 晋中站、 榆次站、 介休站、 吕梁站、 临汾站、 临汾西站、 侯马站、 长治站、 晋城站、 运城站、 运城北站等。

航空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有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4E)、 运城关公机场(飞行区等级4D)、 长治王村机场(飞行区等级4C)、 大同云冈机场(飞行区等级4C)、 吕梁大武机场(飞行区等级4C)、 临汾乔李机场(飞行区等级4C)、 忻州五台山机场(飞行区等级4C)等7个民用机场。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民用汽车保有量655.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私人汽车591.4万辆,增长10.1%。本年新注册汽车66.8万辆,下降9.6%。年末轿车保有量407.1万辆,增长10.0%,其中,私人轿车387.5万辆,增长10.3%。

2018年,山西省专利申请量27106件,增长31.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395件,增长27.3%。全省专利授权量15060件,增长33.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84件,下降4.1%。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1630家。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共有幼儿园6973所,小学5445所,普通初中1787所,普通高中5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42所,普通高等学校83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5%。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本科)
山西工商学院(财经/太原)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理工/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财经/太原)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财经/太原)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农林/晋中)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师范/临汾)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医药/太原)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理工/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理工/太原)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理工/太原)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共有文化馆129个,文化站1409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196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2.8万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65个。公共图书馆127个。出版报纸60种(不含高校校报)、18.9亿份,各类杂志201种、2187.3万册,各类图书3238种、9069万册。广播电视台117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00座,一百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17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8%,电视人口覆盖率99.6%,有线电视用户465.6万户。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有体育场101个,体育馆96个。全年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103枚、104枚和122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2018年,山西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10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99项。2018年,山西省销售中国体育彩票42.84亿元,增长22.6%。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2万个,床位20.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3个。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9万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

2018年,山西省城镇新增就业5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6%。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79.3万人,增加25.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86.4万人,增加2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73.5万人,增加2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31.1万人,增加1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96.7万人,增加12.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81.4万人,增加16.3万人。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35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608个。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56638张,收养人数31185人。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5.8万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7.5亿元。13.7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万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0.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9亿元,接受社会捐赠款0.2亿元。

截至2018年末,山西省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11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范围在138—288天之间。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监测100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58%,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3%,达到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6%,劣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3%。

2018年,山西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954起,下降12.7%;死亡1068人,下降12.4%。2018年,山西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33。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 晋语, 晋南大部地区使用 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 冀鲁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非 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 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 声调。晋语的 声调有极复杂的 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 浊音今读塞音、 塞擦音的字 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 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大戏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 大戏”即人称“ 山西四大梆子”的 蒲剧、 晋剧、 北路梆子和 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 梆子戏的 曲体结构是首创的“两句式”“板腔体”剧种。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剧目多达1000余个;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 秧歌及 说唱艺术融合,形成了 中路梆子,清同治以后,随着 晋中地区经济的繁荣,中路梆子名气愈益响亮,以“晋剧”称名于世;明朝末年,二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受到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的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起源于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小戏

上党落子和 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受宗教文化影响,山西有 晋北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戏、 永济道情戏等道情戏;山西各地的 秧歌戏有16种;“ 碗碗腔”剧种代表为“ 曲沃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其他小戏有 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 耍孩儿、 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 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添仓节

添仓就是预祝农家粮仓里添满粮食。添仓节在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实际含意是要往粮仓里添东西,指望当年增产增收。到了添仓节,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遂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许多地方演化成了庙会。

山西人通过 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山西锣鼓

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 山西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 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剪纸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著称。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制出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

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

旺火

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炕围画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又具简繁对比的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山西省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约185万人。全省经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6386人,全省宗教活动场所2844处,各级宗教团体共221个。

佛教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盛行,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信奉佛教的 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3万户迁徙到平城(今大同),由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亟需安抚汉人,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 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起来。唐朝是山西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佛教的各个宗派如纷纷来到山西建立基地,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道教

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南北朝是山西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北魏王朝统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唐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巩固统治地位,山西道教进入又一个历史兴盛时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滞。

截至2016年3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先后公布了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山西省共有8个镇、32个村上榜。

城市 美食小吃
太原 太原头脑、清徐灌肠、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娄烦子推蒸饼等
大同 灵丘黄烧饼、老大同八大件、大同黄糕、浑源凉粉、阳高羊汤、天镇豆皮、广灵驴肉等
朔州 山阴塞上冻兔肉、应县凉粉、右玉羊肉、怀仁黄糕、应州牛腰等
忻州 定襄蒸肉
阳泉 阳泉漂抿曲、平定过油肉、盂县莜面栲栳栳等
吕梁 碗秃等
晋中 平遥牛肉、太谷饼等
临汾 晋南醪糟、鼓楼羊杂割、牛肉丸子面等
长治 长治腊驴肉、长子炒饼、屯留水煎包、壶关口水猪肝、潞城驴肉甩饼、襄垣混汤素饺、武乡枣糕等
运城 闻喜煮饼、黄河鲤鱼、羊肉胡卜等
晋城 泽州馔面、沁水河洛、阳城杂割、陵川面羊、阳城肉罐肉等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 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 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 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 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 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 乔家大院、 渠家大院、 王家大院、 李家大院、 太谷三多堂、 常家庄园、 申家大院、 孟门古镇、 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国际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 缔结时间 友好城市 缔结时间
临汾市—澳大利亚杰尔顿市 2015年10月08日 山西省—美国西弗吉尼亚州 2006年05月
长治市—韩国广域市 2014年12月17日 朔州市—美国波莫纳市 2012年06月
吕梁市—法国塞米尔昂诺克苏瓦市 2013年06月07日 太原市—乌克兰顿涅茨克市 2012年08月25日
运城市—法国马尔芒德市 2012年09月13日 太原市—法国圣但尼市 2010年08月13日
晋中市—老挝琅勃拉邦市 2012年02月 山西省—罗马尼亚穆列什县 2000年7月23日
山西省—日本埼玉县 1982年10月 山西省—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 1992年11月12日
山西省—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 1992年09月16日 山西省—英国德比郡 1987年04月04日
太原市—俄罗斯萨拉托夫市 1995年12月08日 山西省—美国田纳西州 1986年12月24日
太原市—德国开姆尼茨市 1999年05月17日 山西省—美国爱达荷州 1985年10月28日
太原市—喀麦隆杜阿拉市 1999年10月12日 太原市—美国纳什维尔市 2007年04月18日
太原市—俄罗斯瑟克特夫卡尔市 1994年09月01日 太原市—澳大利亚朗塞斯顿市 1995年11月28日
平遥县—法国晋罗万市 2005年09月15日 阳泉市—美国芒特弗农市 1995年09月16日
长治市—新西兰上哈特市 2005年11月05日 晋中市—瓦尔斯西岑海姆市 2008年07月15日
阳泉市—英国切斯特菲尔德市 1987年09月24日 长治市—法国勃利耶市 1994年06月22日
晋中市—匈牙利索尔诺克市 2009年09月10日 大同市—英国贝利市 2003年08月06日
长治市—德国玛尔市 1993年10月04日 大同市—日本大牟田市 1981年10月16日
长治市—美国雷丁市 1992年07月27日 太原市—英国纽卡斯尔市 1985年04月15日
山西省—匈牙利索尔诺克州 2007年11月25日 晋城市—罗马市 2008年11月07日
太原市—日本姬路市 1987年05月19日 临汾市尧都区—秩父市 1988年10月07日
山西省—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 2001年07月 晋城市—卡卡杜市 2008年08月10日
运城市盐湖区—意大利兰恰诺市 1995年09月20日 晋中市—越南会安市 2010年09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