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

那曲 那曲地区 那曲市 那曲建制沿革 那曲行政区划 那曲地理环境 那曲自然资源 那曲人口民族 那曲政治体制 那曲经济概况 那曲社会事业 那曲交通运输 那曲历史文化 那曲地方特产 那曲风景名胜 那曲著名人物


那曲,是 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西藏北部, 唐古拉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和 冈底斯山脉之间,东西长约1156千米,南北宽约760千米,东连 昌都市,西接 阿里地区,南与 拉萨市、 林芝市为邻,北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 青海省接壤。总面积369674平方千米。地处 唐古拉山南坡和 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 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1℃,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全年日照时数为2886小时以上。一年中五至九月份相对温暖,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多数县以畜牧业为主,个别县为半农半牧县。境内交通有青藏铁路、109国道和那(曲)昌(都)、那(曲)狮(泉河)公路等。2017年末,常住人口50.37万, 户籍人口52.04万。 2017年全年实现地...

详情

那曲市地名网_西藏那曲市资料简介


西藏那曲市介绍

那曲,是 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西藏北部, 唐古拉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和 冈底斯山脉之间,东西长约1156千米,南北宽约760千米,东连 昌都市,西接 阿里地区,南与 拉萨市、 林芝市为邻,北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 青海省接壤。总面积369674平方千米。

地处 唐古拉山南坡和 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 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1℃,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全年日照时数为2886小时以上。一年中五至九月份相对温暖,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多数县以畜牧业为主,个别县为半农半牧县。境内交通有青藏铁路、109国道和那(曲)昌(都)、那(曲)狮(泉河)公路等。

2017年末,常住人口50.37万, 户籍人口52.04万。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2亿元。

那曲曾名“黑河”,因 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那曲 (6张) 那曲”藏语意即黑色的河流。在明清时代曾名“哈喇乌苏”(蒙古语“黑河”的译音)。在近代,那曲(指现那曲镇周围地区)称为“吾尔古雄”或“色如襄巴”。

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遗物,距今大约1-5万年。那曲市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将这一地区称作“卓岱”,意为“牧业部落”,称这里的居民为“卓巴”,意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时期,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外、中三部。那曲市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当惹琼宗”,就在那曲市西南隅的当惹雍错湖畔一带。象雄势力衰微后,地域西缩。

7世纪前后,这一地区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松赞干布时期,将吐蕃分为四台和61个东岱(相当于千户),原苏毗部落故地设“孙波如”,共辖11个东岱,作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区扩张的基地,这一带显得特别重要,史称“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宋朝,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元朝,1269年, 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派出官员在自青海到萨斯加的主要驿道设置驿站,其中在前藏设置驿站7所,驿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县、比如、那曲及当雄一带,并派蒙古军士屯驻藏北,以后形成霍尔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势力。

17世纪至18世纪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并在腾格里湖(纳木错)驻扎蒙古骑兵震慑全藏。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设 青海办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尔王”赤加吉钦总管三十九族,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

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拉萨设 驻藏大臣办事衙门。 那曲 (2张)

雍正九年(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脉南北两麓诸部落,分归驻藏大臣和青海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九族划归驻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户口,并向驻藏大臣衙门支差。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根据那曲所处的战略地位,清王朝决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并隶属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辖。坎囊宗由宗教头领(即堪布)和部落头人(即囊宗)联合行使管理权。可以说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个宗,是一种 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那曲还有一部分地区归班禅管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共有八代“霍尔王”,均受清政府册封委任,有的还赐给顶戴花翎。

辛亥革命前后,中央王朝势力衰落,噶厦得以将历史上由驻藏大臣直管的达木及三十九族地区收归己有。第九世班禅被迫前往内地后,噶厦又强行接管了班禅属区。至此,藏北地区自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第一次全部置于西藏地方政府的直辖之下。

中华民国5年(1916年),为了加强对达木和三十九族的统治,噶厦在霍尔地区设置了总管,即“霍尔基”,从此结束了历时五百余载、传二十一代的“霍尔王”历史。霍尔基从设立到结束,共历经九任官员。那曲总管共历五任,均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中华民国31年(1942年藏历水马年),噶厦地方政府设立绛恰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那曲宗即为其中之一。当初的那曲宗名义上下辖7个大部落和51个小部落,而实际上却只管30个小部落,称为“雄巴”,其余21个小部落均属西藏上层贵族或大寺庙所辖,称为“格尔巴”或“格尔得”。

1950年10月,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东部首先获得解放。

1951年03月,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宣告成立,原属噶厦绛曲基 那曲 (6张) 巧的聂荣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牍宗、色扎宗、 丁青宗隶属该委员会第一办事处(驻丁青),此后,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与此同时,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由噶厦绛曲基巧管理。

1952年03月, 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条议签订后,十八军独立支队主力2000余人,护送班禅大师经藏北返回后藏,那曲原属班禅的领地,也返还班禅。

1953年01月,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黑河分工委成立。

1956年10月,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黑河基巧办事处。那曲宗即隶属那曲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9年03月,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959年10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撤销各地基巧办事处,设立行政公署。

1960年0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西藏的“黑河专区”改名为“那曲专区”。1960年02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成立。

1965年01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更名为那曲专员行政公署。

1970年07月,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那曲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1976年12月,成立双湖、文部2个办事处,为那曲地革委派出机构。

1983年10月, 国务院以(83)国函字212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尼玛县。辖申扎县的查桑、文布、邦多、甲谷、卓瓦、尼玛六个区, 班戈县的荣玛区和该县新建的嘎琼区。县人民政府驻尼玛,由那曲地区管辖。将班戈县的新吉尔区划归申扎县管辖。

2012年11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191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双湖县,将尼玛县的 措折罗玛镇、 协德乡、 雅曲乡、 嘎措乡、 措折强玛乡、 多玛乡、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以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的行政区域为双湖县的行政区域。双湖县人民政府驻多玛乡索嘎南路9号。双湖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2013年07月26日, 双湖县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即改 双湖特别区为双湖县)。

2017年0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那曲市设立色尼区,以原那曲县的行政区域为色尼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 那曲镇文化西路26号。那曲市辖原那曲地区的聂荣县、安多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尼玛县、班戈县、申扎县、双湖县和新设立的色尼区。

2018年4月25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正式公布撤地设市,这将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土地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城市。 2018年5月7日上午,西藏那曲市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那曲市从而成为西藏第六个地级市。

截至2017年12月,那曲辖1个市辖区、10个县,即 色尼区、 安多县、 聂荣县、 比如县、 嘉黎县、 索县、 巴青县、 申扎县、 班戈县、 尼玛县、 双湖县;辖89个乡,25个镇,1283个村(居)。

那曲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 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

那曲市位于 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 青海省接壤,西北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3°55′-95°5′、北纬29°55′-36°30′。总面积369674平方千米。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的 唐古拉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和 冈底斯山脉之间。

中部属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较为平缓,大多数山呈浑圆状。

西北部海拔较高,由于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支山脉或余脉,山峰较多,地势险峻,高差显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顶康桑山,海拔约6500米。

北部属唐古拉山区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规则椭圆形。唐古拉山脉呈屋脊状,横卧其间,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200米以上。这一地区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脉、托尔久(小唐古拉)山脉,桑卡岗(申格里贡山)山脉。

东部属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平均海拔约4100米,地势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状,海拔渐次降低。该地区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东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因地形较为复杂,区域内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余均高山突兀,山势险峻,高山与高山之间形成深深的峡谷,谷底与山顶之间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南部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交汇地带,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属高原丘陵;部分地区高山突兀,山势陡峻,高山与高山间形成狭长的深谷;在邻近林芝地区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剧下降,海拔仅有3,000米左右,分布有较大块的谷地平原。

那曲市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

那曲市流域 1956~201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深为477.1mm,相应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亿m3。 降水量最高的区域位于东南部一带,年降水量超过580mm;降水最少的是西部偏北 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40mm。

那曲市地处世界屋脊北部,受少量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

那曲市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约5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251亿立方米,冰川水资源总量约88亿立方米。那曲被称为江河源、中华水塔、高原水库。

地表水资源:那曲地区地表水属内流水系,主要来源于数百条长年不断流的河流和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加上分布甚广的湖泊。长江、怒江、拉萨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那曲或支流流经那曲,主要河流有:当曲、扎加藏布、甲岗藏布、索曲、下曲、本曲、巴青曲、益曲等。较大的湖泊有西藏第一大湖、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纳木错,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错,西藏第四大湖、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当惹雍湖,还有奇林湖等较大的湖泊。全地区湖泊总面积达30,000多平方千米,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1%。其中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有11个,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1个。

地下水资源:那曲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总量约251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部分高山山麓的洪积扇缘溢水带,水质好,矿化度小于0.1克/升,属碳酸型淡水,但冬季水量骤减以致断流。还有流时较小,矿化度不一的裂隙泉。那曲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冬季在泉口附近结成巨大的冰体,成为天然的固体冰库,暖季消融时成为可贵的水源,既补充了该时期河水径流量,又可供人畜饮用。

冰川水资源:那曲地区的冰川资源面积约0.68万平方千米,冰川水资源总量约88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均为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那曲地区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

那曲市铁、铬、金、锑、铅锌、铜、硼、锂、石盐、石膏等矿产储量大,资源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潜在资源丰富。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累计发现矿产55种,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338处。其中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3种;上储量表的矿区有30个,其中:能源矿区9个,金属矿区13个,非金属矿区8个,上储量表的矿区中大型矿床有5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21个。有资源储量的矿泉水产地1处和地热1处未上储量表。统计发现,上储量表的30个矿区中,达到勘探程度的3个,详查程度的6个,普查程度的8个,其余13个矿区均未达到普查程度。

那曲市野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为主的多种草药和少量的灌木林。虫草年产量2000公斤,贝母产量500公斤。

那曲市主要有野山羊、石羊、獐子、猞猁、野驴、狗熊、狐狸、狼等。鸟类主要有藏雀,褐背地鸦、野鸡、秃鹰等,此外野鸭、天鹅、黑颈鹤、丹顶鹤等在夏季也光临此地。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那曲县境内共划定7处野生动物保护区。

那曲市能源较丰富,尤其是水能、地热和太阳能等。查龙电站装机容量10800千瓦,地热电站装机容量4000千瓦。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 常住人口为462381人。其中家庭户98035户,家庭户人口4523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61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239023人,女性223358人,分别占51.69%和占48.3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01。按年龄结构分,0~14岁人口为141911人,占30.69%;15~64岁299297人,占64.73%;65岁及以上21173人,占4.58%。按地区分, 那曲县108781人, 嘉黎县32356人, 比如县60179人, 聂荣县32376人, 安多县37802人, 申扎县20285人, 索县43621人, 班戈县36842人, 巴青县48284人, 尼玛县41855人。

按户籍统计,那曲地区2015年末501261人, 2016年末508982人, 2017年末520444人。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36个已识别的民族。其中 藏族447429人, 汉族12982人, 回族1230人, 哈萨克族276人, 满族92人, 东乡族71人, 侗族54人, 白族48人, 撒拉族32人, 蒙古族21人, 彝族20人, 土族17人, 维吾尔族16人, 苗族15人, 土家族13人, 瑶族12人, 羌族8人, 门巴族6人, 布依族5人, 壮族、 佤族、 怒族各4人, 独龙族3人, 朝鲜族、 哈尼族、 傣族、 纳西族、 柯尔克孜族各2人, 黎族、 畲族、 高山族、 水族、 布朗族、 锡伯族、 乌孜别克族、 基诺族各1人。另有其他未识别的民族1人。

市委书记: 松吉扎西

市委副书记、市长: 敖刘全

2017年,那曲市生产总值完成119.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49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252元、978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亿元,税收收入突破10亿元。

2015年,全市农牧业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9.23亿元、同比增长1.8%;各类牲畜存栏520万头(只、匹),新生各类仔畜170.54万头(只、匹),成活156.71万头(只、匹),成活率为91.89%,同比上升3.94个百分点,各类牲畜死亡8.8万头(只、匹),死亡率为1.69%,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全地区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487家,比2014年增加54家,增长12.47%,注册资金5.18亿元,入社1.75万户,有效带动农牧民8.81万人。召开了地区农牧业产业化(比如县)现场会,制定了《关于加快羌塘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

2015年,建筑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增长23.4%。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0.48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藏药产量5.28吨、同比增长2.8%;藏毯410平方米、同比增长3%;发电量完成2760万千瓦时。科学有序开发矿产,班戈县三湖硼矿和嘉黎县铅锌矿产量分别达到400吨、10万吨,产值分别达到8万元、3000万元。

2015年,编制完成《纳木措国家公园(班戈)景区详规》,已投入3145万元,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全年预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1.1%。邮电通讯业加快发展,邮电通讯业务收入达2.78亿元,新开通运营乡镇邮政网点101个,覆盖面达100%。金融支农有了新成效,新建“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199个、累计达到399个,实现了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覆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49亿元、同比增长41.69%,各项贷款余额57.73亿元、同比增长23.51%,涉农贷款余额44.38亿元、同比增长33.55%。

2015年,各县均已成立科协,设立各类科研机构5所、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11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56人,完成了对科协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新发展科技特派员628名,全地区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2380名,每个村2名科技特派员的目标基本实现。围绕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产业这条主线,投入资金5300万元,实施“金牦牛”、富民强县等各类项目52项。

2015年,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了50.82%、99.43%、95.80%、60.68%,特殊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学生达198名。1233名考生参加高考,高考上线率达到62.85%,比2014年提高了11.85%;中考升学率达到100%。完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培训1502人,举办地区教育培训班5期、参训人员达650人。全年教育行业总投资5890万元,开复工项目52个,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小学标准化建设、乡镇附属幼儿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2年,那曲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建成11个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4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牧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农牧区医疗制度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浙江、辽宁两省和五大国有骨干企业是对口援藏的两个省份。1995年以来,累计援助资金(含物资折价)6.47亿元,涉及 农牧业、交通、通讯、市政、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359个,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那曲市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农牧区医疗管理制度覆盖率达100%,个人集资率达98%,门诊补偿率达99.3%以上,住院补偿率达80%以上;农牧区医疗制度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申报农牧民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案例97例,兑现理赔资金146.3万元;“一孩双女”户特困家庭扶助人数5768人。选派5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到四川大学进行培训,抽调25名医务人员到浙江培训,在索县举办第一期藏医特色脉泄法治疗培训班,培训人员36名。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共体检农牧民、僧尼29.98万余人;先心病儿童筛查率达100%,筛查先心病疑似患者1662名、确诊43名,手术治疗28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122例。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和索县、比如县疾控中心及地区21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顺利开复工。制定了《关于加强农牧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那曲地区个体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及规范管理工作方案》,那曲地区惠民医院(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2015年,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用电问题,行政村通电率将达到100%,用电人数将增加到45.09万人。那曲已全面实现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村村通邮的目标,乡(镇)通光缆率为72.8%,行政村通电话率达70%。

“十五”期间,那曲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农牧区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得到加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统率均达100%,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2015年,建设交通项目129个,计划总投资62.9亿元,实际完成24.22亿元,主要实施了G317硼砂场至双湖县公路、S301班戈至雄梅油路、S303比如至边坝油路、S203申扎县至日喀则南木林县公路、S305至嘉黎县措拉乡公路等公路,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2496公里,实现9个县通油路、通畅率达到82%,48个乡镇通油路、通畅率42.1%,1190个行政村全部通达、通达率为100%,136个行政村通油路或硬化路、通畅率为11.4%,270处宗教活动场所全部通公路。

主要有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黑阿公路在此交会,全地区县县通公路,大部分乡镇能通汽车。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那曲站是西藏境内停靠的大站。

那曲赛马节全称是“那曲恰青赛马艺术节”,也称“羌塘赛马节”,藏语叫“达穷”,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据传,藏北赛马会从吐蕃赤松德赞时期一直延续到今。为了方便游人,如今赛马节已经固定在公历8月10日举行。8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野,往日里严酷的寒冷多风气候此时也变得格外温和宜人,人称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

那曲锅庄的特点十分明显,那就是粗犷豪放。藏北高寒、干燥、大风的气候环境为包括锅庄在内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调。

那曲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

贝母: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虫草:即冬虫夏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赏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有滋肺、补肾等作用。
   雪莲花: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线附近,耐低温抗风寒,花象莲蓬座子,顶形似荷花,故得名雪莲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除寒化痰、壮阳补血、温暖子宫等功能。雪莲花采摘不易,数量有限。
   麝香:藏语称“腊资”,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麝香号称上等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克什米尔山羊绒: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

那曲藏北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藏北多山多水,那曲最高的山是念青唐拉主峰,海拔7111米,全地区超过5000米的山峰多达31座,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11座;大小湖泊共计370个,其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11个,全地区湖泊总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81%,各类湖泊中不仅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也蕴藏着富饶的盐、碱、硼等稀有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水草丰盛的天然牧场和野生动物乐园。此外,在藏北辽阔的土地上,还分布着200多处热气腾腾的地热温泉,绝大多数泉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元素。

那曲属于青藏高寒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日照强、日温差大。按季节可分为干季(十月-次年四月,平均气温0℃左右,应穿冬衣)和温季(五月-九月,平均气温10℃左右,应备毛衣)。墨镜、防晒霜、围巾、遮阳帽等为旅游必备品。

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雅砻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山南雅砻河流域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也是西藏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区。该风景区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视野辽阔。风景区以泽当镇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十大景区58个景点,景点面积约1580平方千米,风景区内除雅拉香布山海拔6635.8米外,其余地带海拔高度在3450至3600米之间。

羊卓雍错,也称羊卓雍湖(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因为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从地理上划分属于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其株高仅3—5厘米,但生长十分密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辽阔、高寒著称。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因人烟稀少,人为干扰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加央西热 公元1957年-2004年 藏族,西藏 班戈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那曲地区中学教师、文化局文化科科长,索县党委副书记,那曲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作协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组诗《盐湖》、《灵魂的独白》、《庙宇精神》、《童年》、《草原人》,散文《牧草青青》,长诗《寻找驮牛群》等。中篇小说《悠悠诵经声》获1994年《西藏文学》新人新作奖,报告文学《西藏最后的驮队》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