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

襄阳 湖北襄阳市 湖北襄阳 襄阳市 湖北省襄阳市 Xiangyang City 襄樊市 襄樊 湖北省襄樊 襄阳历史沿革 襄阳行政区划 襄阳地理环境 襄阳自然资源 襄阳人口 襄阳政治 襄阳经济 襄阳社会事业 襄阳交通运输 襄阳地方文化 襄阳名优特产 襄阳友好城市 襄阳风景名胜 襄阳著名人物 襄阳城市荣誉 南宋快速衰亡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失守 襄阳何以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简称“襄”,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经110° 45′—113° 06′、北纬 31° 13′—32° 37′。市境东西长157~228公里,南北宽109.5~122.8公里。连界线全长1332.8千米。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 楚文化、 汉文化、 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 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襄阳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全市辖3个区、3个县级市、3个县,2017年全市总人口605万人。2018年,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

详情

襄阳市地名网_湖北省襄阳市资料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介绍

襄阳简称“襄”,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经110° 45′—113° 06′、北纬 31° 13′—32° 37′。市境东西长157~228公里,南北宽109.5~122.8公里。连界线全长1332.8千米。

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 楚文化、 汉文化、 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 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全市辖3个区、3个县级市、3个县,2017年全市总人口605万人。2018年,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襄阳时代最早的文化 遗存比较集中在汉水北岸,包括军营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 旧石器时代遗址。器制作方法多采取直接单面打击,制作特点与陕西 “ 蓝田人”、山西 “ 丁村人”使用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时代约为距今 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或偏晚阶段。

至少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 新石器时代,襄阳先民开始尝试磨制石器,制造工具,渔猎采集,刀耕火种兼有。 经调查,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 它们基本沿 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较为密集地分布,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在汉水中游北岸的 南阳盆地西南部、西岸的襄宜平原和东岸的随枣走廊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较大规模 聚落群,在山体较大的 鄂西山地边缘也有少量分布。

夏分天下为九州,今境分属荆、豫二州之域。 商周时期,今境封国林立。如邓、鄾、鄀、谷、罗、邔、阴、唐、卢、樊、楚等。殆至 春秋,楚国强盛,先后灭掉诸国,今境全属于楚,遂置 北津戍。(今境指现今地级襄阳市的管辖范围,下同)

战国争霸,楚不敌秦。前223年,秦灭楚,今境入秦。秦置郡县,今境分属 南郡、 南阳郡。南郡治江陵,领六县,其中邔、鄀、鄢为今境 宜城市;南阳郡治宛,领十四县,其中邓、筑阳、山都、酂等县属今境。

西汉今境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 荆州刺史部。今境共置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等。约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 襄阳城,置 襄阳县,以县治位于 襄水(今 南渠)之阳而得名。

东汉,除 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基本沿袭西汉。 王莽时(8~23年)襄阳曾一度改称“ 相阳”。东汉 光武帝时恢复原名。至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 刘表徙治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 南阳郡、 江夏郡、武陵郡、 长沙郡、零陵郡、 桂阳郡、 章陵郡等八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取荆州,今境分属南阳郡、 襄阳郡、南乡郡。 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 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

三国时,今境属魏,分隶南阳、襄阳、南乡、义阳、新城五郡。襄阳郡、南乡郡领县同东汉。南阳郡领邓、蔡阳二县。 义阳郡乃章陵改置,领安昌县(亦为章陵改称)、平林县(为析随县新置)。

西晋时期,今境分属襄阳、顺阳、新城、义阳诸郡。襄阳郡所领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上黄七县。顺阳所领酂、筑阳、阴县。新城所领沶乡。义阳所领邓、蔡阳、安昌。

东晋郡县大致沿袭西晋。“ 永嘉之乱,三辅豪族,流于樊沔,侨居汉水之侧。 襄阳好风日 (2张) 立 雍州,因人所思以安百姓也”。永和九年(353年)或宁康二年(374年),于襄阳县侨置雍州,领 京兆、扶风、始平、广平、河南、北河南六郡。加上成帝时所立之 义城郡,共为七郡皆统于襄阳。襄阳又曾兼为 梁州、 司州治,故云“一郡治所,三州寄焉”。

南朝宋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置雍州,治襄阳县。有襄阳郡(领县襄阳、中庐、邔)、京兆郡(领县邓城、杜、新丰)、扶风郡(领县筑阳、汛阳)、河南郡(领县蔡阳、襄乡)、广平郡(领县阴)、义成郡(领县义城、万年)、 冯翊郡(领县鄀)、始平郡(领县酂)、 华山郡(领县华山、蓝田、上黄)等。此外,梁州 新城郡之沶乡(今保康境)亦在今境。齐、梁郡县设置混乱,今境基本仍属雍州、梁州。梁朝时 萧詧以襄阳降西魏(554年)。

西魏恭帝得襄阳,置襄州总管府,领襄阳、河南、山都等十三郡。今襄城区境有襄阳县、中庐县、 义安县。今宜城市境有邔县、鄢、率道、汉南、武泉县。今南漳境有上黄、开南、穰、归仁等县。今老河口境有酂、阴城、阴、顺阳、安山、龙泉、湖里、白亭等县。今谷城境有筑阳、义成等县。今樊城区境有樊城、安养、山都等县。今保康境有大洪县。得蔡阳,置 蔡州。领蔡阳、千金二郡。今枣阳境有蔡阳、双泉、瀴源等县。今襄州区境,无考。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今境分属襄阳、 舂陵、 房陵、南阳四郡。襄阳郡领襄阳、安养、常平、谷城、上洪、率道、汉南、鄀、阴城、义清、南漳等县。舂陵郡领枣阳、舂陵、清潭、蔡阳等县。房陵郡之 永清县(保康西境),南阳郡之顺阳县(老河口境东北)。

唐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今境属 山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十五道,今境属 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 州治、道治于襄阳县。今境之枣阳市属随州 汉东郡枣阳县、 唐城县。今境之保康县属 房州房陵郡 永清县。

五代政区大致沿袭唐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辖十六州,其中 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今境枣阳属 随州,老河口属 光化军。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 京西南路(治襄阳)、京西北路(治河南府)。南路辖(金州、均州、邓州、唐州、随州、郢州、襄州、房州)八州。襄州领县不变,省光化军,乾德县改为 光化县隶属襄州。今枣阳市境属随州枣阳县。元祐初,复置光化军,光化县复名乾德县为军治。宣和元年(1119年),襄州升为 襄阳府。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县),入襄阳”,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代襄阳路,属 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襄阳散府为 襄阳路总管府。领襄阳、邓城(后省入襄阳)、宜城、谷城、南漳五县。十九年(1282年)割 南阳府之光化、枣阳二县来属。

明代,洪武初年今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府辖七州县,今境有襄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枣阳六县,今保康县隶属 郧阳府。

清代今境初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 湖北布政司,今境之县与明代相同。

1912年废襄阳府,今境共置8县( 均州与保康县隶属互换)。初属安襄郧荆道,后改属鄂北道。1914年设 襄阳道,治襄阳,领20县,其中今境有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光化、保康七县。

1949年组建 襄樊市,隶属桐柏行署第三专署。1950年5月,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

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983]164号函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

2001年8月31日,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将原襄阳县的张湾镇、东津镇、双沟镇、张家集镇、峪山镇、黄龙镇、程河镇、朱集镇、古驿镇、伙牌镇、黄集镇、石桥镇、龙王镇和襄樊市樊城区的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

2010年12月9日,据鄂政函[2010]36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襄樊市更名的通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 襄阳市,襄阳区正式更名为 襄州区。至此,襄阳市所辖政区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宜城市、枣阳市、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东津新区)。

截至2018年6月,襄阳市下辖 襄城、 樊城、 襄州3个区, 枣阳、 宜城、 老河口3个县级市, 南漳、 保康、 谷城3个县。设有国家级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津新区 ) 和省级 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 地跨东经110° 45′—113° 06′、北纬 31° 13′—32° 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边界线全长1332.8千米。

襄阳市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 丘陵、岗地、 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枣阳东部的新市镇、鹿头镇、 刘升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等,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主要分布在枣阳西部各乡镇和襄阳、宜城、老河口全部以及南漳东部乡镇,宜城 孔湾镇八角庙村,海拔44米,是全市最低点。西部为山区,包括保康全部、谷城大部和南漳中西部,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全市最高点。

襄阳市横跨 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保康、南漳、宜城三县全境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河口市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

襄阳地区属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 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 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襄阳市平均降水量835.1毫米,折合降水总 水文 (2张) 量164.6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6.2%,较常年偏少7.7%,为偏枯年。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54.6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0.6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76亿立方米。全年总入境水量174.29亿立方米,在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及丹江口水库的调度调蓄下,汉江干流入境148.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3亿立方米;南河、北河入境13.67亿立方米,唐白河入境11.3亿立方米,小清河入境0.82亿立方米。全市总出境水量221.84亿立方米。

襄阳市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 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种子植物1605种,隶属162科778属。境内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1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三有”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8种;非脊椎类陆生野生动物3万余种。

襄阳市发现各类矿产57种,矿产地520余处,其中24种探明储量,探明各类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9.64亿余吨。在探明的矿产储量中, 金红石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铝土矿、 软质耐火粘土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硬质耐火粘土和磷矿、 石灰石探明储量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五位。优势矿产主要有钛矿(金红石)、磷矿、硅石矿等。

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常住人口565.4万人(指常住该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7%。人口出生率为11.91‰;死亡率为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

襄阳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有40个少数民族成分,分别是 回族、满族、土家族、 蒙古族、苗族、壮族、藏族、 维吾尔族、 彝族、 羌族、 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 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 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拉祜族、 景颇族、克尔克孜族、达翰尔族、 仫佬族、撒拉族、 塔吉克族、怒族、俄罗斯族、京族、 独龙族、门巴族。

2017年,襄阳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4064.9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1.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7.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3亿 襄阳 (3张) 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为11.4:52.8:35.8。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6%,衣着上涨0.4%,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上涨1.3%,教育文化用品和娱乐上涨4.1%,医疗保健上涨10.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4%。

2017年,襄阳市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75.3亿元,增长15.3%。全市在建施工项目262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48个。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5.9亿元,下降2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33.4亿元,增长26.9%,其中,工业投资2012.9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36.1亿元,增长6.0%。

2017年,襄阳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78.8亿元,可比增长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9亿元,可比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189.6亿元,增长6.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30元,增长8.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6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5元,增长8.4%。

2017年,襄阳市粮食种植面积768.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2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00.2万吨(100.0亿斤),增长0.02%;棉花产量1.1万吨,下降39.7%;油料产量30.2万吨,增长15.6%;蔬菜产量357.0万吨,增长2.6%;茶叶产量1.3万吨,下降8.3%,水果产量145.5万吨,增长1.5%。

2017年,襄阳市生猪出栏608.3万头,增长2.0%;羊出栏166.8万只,增长0.8%;牛出栏72.2万头,增长0.1%;家禽出笼6785.3万只,下降0.5%;水产品产量19.0万吨,下降1.3%。

2017年,襄阳市全部 工业增加值1944.6亿元,增长5.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白酒产量3.8万千升,下降12.1%;纱产量79.0万吨,增长11.5%;布产量31.2亿米,增长10.3%;服装产量7195.0万件,增长10.8%;化肥产量16.8万吨,下降11.6%;水泥产量1092.1万吨,下降11.3%;汽车产量32.1万辆(含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在襄阳生产车辆产量),增长32.0%;钢材产量74.9万吨,增长40.2%。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42.7亿千瓦时,增长8.5%,其中,工业用电量89.0亿千瓦时,增长5.7%。

2017年,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5129.2亿元,增长11.3%。实现利税386.2亿元,下降0.2%,其中利润总额264.6亿元,增长0.5%。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86.8亿元,增长7.4%。

2017年,襄阳市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6.5亿元,下降1.3%。房屋施工面积2468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659万平方米,增长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8.1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352.1亿元,增长25.7%。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1.9亿元,增长11.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268.1亿元,增长11.7%;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13.8亿元,增长12.5%。

2017年,襄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4亿美元,增长16.5%。其中,出口19.0亿美元,增长15.0%;进口3.4亿美元,增长25.4%。全市新批外资企业17家,增长240.0%;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2亿美元,增长11.1%。全市邮政业务总量6.0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92.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49.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06.3万户。全年旅游总人数4546.4万人次,增长13.8%。其中,入境旅游人数 5.4万人次,增长1.9%;国内旅游人数4541.0万人次,增长13.8%。旅游总收入340.5亿元,增长14.6%,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059.0万美元,下降17.7%;国内旅游收入338.4亿元,增长14.8%。

2017年,襄阳市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48.1亿元,比年初增加274.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28.5亿元,比年初增加21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16.0亿元,比年初增加148.2亿元;住户贷款余额581.3亿元,比年初增加116.6亿元。全市 保费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6亿元,增长22.3%;人身险保费收入76.6亿元,增长34.4%。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9.5亿元,增长9.0%。其中,人身险给付15.5亿元,增长2.1%;财产险赔款14.0亿元,增长14.4%。

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共有5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申请专利9936件,实用新型专利3544件,外观设计专利466件,发明专利5926件。全市规模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43家,实现增加值896.4亿元,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77.4亿元,增长12.0%。

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78所,在校生87.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0所,在校生3.0万人;普通中学240所,在校学生24.0万人;小学462所,在校生36.8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3万人。

基础教育

小学:襄阳市二十中学、襄阳市米公小学、襄阳市大庆路小学、襄阳市实验小学、襄阳四中小学部、襄阳市三十九中小学部等;

初中: 襄阳市实验中学、襄阳市三十一中、襄阳市诸葛亮中学、襄阳市三十五中、襄阳市三十八中、襄阳市三十九中、襄阳四中初中部、襄阳五中实验中学等;

高中:襄阳一中、襄阳三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襄州一中、襄阳市致远中学、襄阳市三十六中学等。

高等教育

襄阳市有六所高等学府: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武警黄金技术学校。

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在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表演团体为16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11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达2240千册。广播综合覆盖率99.4%;电视综合覆盖率99.6%。

截至2017年底,襄阳市共有卫生机构37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7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507张;卫生机构人员448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591人,执业医师13934人,注册护师(士)15629人。

2017年,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襄阳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1个、亚州冠军2个、全国冠军16个。成功举办第一届 襄阳马拉松,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21名跑友参加了比赛。

2017年,襄阳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298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是鄂、豫、渝、陕、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

2017年,襄阳市 公路里程29920.3千米,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466.6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9千米。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574.1亿吨千米,增长9.4%;公路旅客周转量53.8亿人千米,增长1.5%。襄阳机场航线现已通达20座城市21个航点,全年保障运输航班12267架次,同比增长29.4%;完成旅客吞吐量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完成货邮吞吐量2914.7吨,同比增长16.1 %。

长江最大的支流 汉江,穿境而过。汉江襄阳 码头历史悠久,早在 东周春秋时期就开始营运。西汉时期,襄阳码头已成为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汉江中下游的航运除已建成的崔家营、王甫洲枢纽,已开工的兴隆枢纽外,汉江下游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已开工,新集、碾盘山等枢纽正加紧进行前期工作。

襄阳港是中国第二十大内河港口,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是汉江流域港口服务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襄阳港将形成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商品汽车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襄阳港划分为2个港区,其中汉江干流港区1个(陈埠港区),支流港区1个(唐白河港区)。

襄阳刘集机场位于襄阳市东北角,距市中心18千米,机场于1989年12月14日正式通航,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新建的民用机场。机场开通有到北京(南苑)、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深圳、武汉、天津、海口、重庆、西安、杭州、成都、温州、厦门等航线,此外通过经停武汉天河机场,可一票中转全国多数机场。除了刘集机场外,襄阳的老河口市也有 老河口机场,老河口机场位于老河口市城区东郊,是全国五大 军用机场之一。

车站有开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南京、郑州、广州、西安、福州、太原、洛阳、哈尔滨,无锡,南通,海口等全国各大中城市。2009年10月1日,襄阳与武汉之间开通了高速动车组。武汉至襄阳城际铁路已纳入规划。

2012年7月1日,襄阳火车东站建成投入使用,负责分担原襄阳站汉丹线,襄渝线的东西方向客流和新增动车的停靠,也是沪蓉铁路线上重要的一个站点。

市区火车站 襄阳站 (一等站)、 襄阳东站 (二等站)、 襄阳北站 (特等编组站)、 襄阳南站 (四等站)、 襄阳东津站 (在建)。

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千米。 襄十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阳段98.53千米; 襄荆高速公路:襄(阳)至荆(州)高速公路襄阳段57.15千米; 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阳)高速公路襄阳段91.09千米;阳魏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段22.81千米; 麻竹高速襄阳段(在建)。

襄阳内中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成为湖北除省会武汉外第一个修内中外环线的地级市,届时襄阳将实现各区县互通高速公路。

2012年12月26日,襄阳绕城高速正式开工建设 (东段于2017年1月25日正式通车),同时316、207国道襄阳城区段改建工程,是襄阳市“十二五”交通重点工程。316国道襄阳城区段起于双沟镇,自东向西经伙牌、龙王镇,止于老河口仙人渡镇,全长62.9千米,概算总投资14.6亿元;207国道襄阳城区北段改建工程,起于襄州区黄集镇鄂豫交界处,自北向南经过伙牌、团山镇,止于邓城大道,全长35.6千米,概算总投资6.3亿元。

市区客运汽车站 襄阳汽车客运中心站、 襄城汽车客运站、襄阳长途汽车客运站、襄阳高速公路汽车客运站、 襄阳汽车客运东站(襄阳市襄州汽车客运中心站)、襄阳汽车客运南站。

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 文化 (3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康县的民间文学《 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 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 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 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 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 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 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 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 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 襄阳大头菜 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 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 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 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 汉晋春秋》、《 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 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 三顾茅庐、 马跃檀溪、 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

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 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 楚辞章句》。

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 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 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 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 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

古城文化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 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 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 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 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襄阳大地涌现了 程克绳、 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 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 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 老舍、姚雪垠、 臧克家、 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方言节庆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 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 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 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 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 东北官话的人口,今市区仍然存在 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襄阳本地流行的节日和习俗:火把文化节、拔河节、 穿天节、 诸葛亮文化节等。

影视作品

电影《襄阳》取材青年诸葛亮隐居襄阳10年的史实,由诸葛亮与 黄月英的爱情起始,转而描述卧龙凤雏“双雄会”友情,再整体再现才俊云集的襄阳文化圈,展示风云际会的建安乱世,揭示千锤百炼方成才的东方价值观。

电影创意当时定名《 诸葛亮与黄月英》。剧本创作完成后,电影更名为《襄阳·卧龙出山》。

诸葛亮文化节

“ 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又称“诸葛亮文化节”,是襄阳为纪念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而举办的一项节日文化活动,是“文化襄阳”中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灵活多样。

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创立于2011年,是由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湖北文理学院主办,天一兄弟传媒、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襄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一项大型文化活动。

襄阳菜是楚菜系的北味菜,以襄阳和 郧阳 (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 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 三镶盘、夹沙肉、 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 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 宜城盘鳝、 宜城大虾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如油茶、 清汤、米窝、油馍筋、 牛油面、红油 豆腐面、 襄阳酸辣面、 酸浆面、 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 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 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

孔明菜

含有丰富的 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 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牛油面

主要出现在早点摊位,以及小饭馆。由于面条已经提前煮至8~9成熟,上桌速度很快,顾客无需等待再加上其口味特点一辣二麻三鲜;经常配 襄阳黄酒 (一种乳白色的低发酵米酒)同食。

金刚酥

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

旅游 (2张)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 隆中风景名胜区(AAAA)、 襄阳城、 仲宣楼、 米公祠(AAA级)、 广德寺、 湖北岘山国家森林公园、 习家池、 湖北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 襄阳王府(A级)、 五道峡风景区(AA级)、 襄阳北街、 昭明台、 凤凰温泉旅游区(AAAA级)、 黄家湾、 鱼泉河漂流、 五山堰河乡村旅游区(AAA级)、 南河小三峡风景区、 白水寺风景区(AA级)、 熊河风景区(AA级)、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AAAA级)、九道河漂流、 承恩寺、 龙王峡漂流、 湖北白竹园寺国家森林公园、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A级)、 唐梓山、 薤山旅游度假区(AAA级)、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 水镜庄(AAA级)、 香水河风景区(A级)、 汤池峡温泉(AA级)、 中华紫薇园、 汉城影视基地、 九连墩战国古墓、 青龙山熊河风景区、 老河口百花山森林公园。

古隆中

隆中也称古隆中,是湖北十佳景区,也是 襄阳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距 襄阳城西约20里。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重修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观星台、棋盘石等众多景点。

仲宣楼

仲宣楼是为纪念“ 建安七子”之首 王粲而修建的。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夫人城

东晋时梁州刺史 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1862~1874)树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鹿门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千米处东津镇 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 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 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 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

昭明台

昭明台又名 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 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

古城墙

襄阳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城垣周长7.6千米,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智慧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最安全城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城市
中国书法名城 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66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